儀隴縣是朱德元帥和張思德同志的故鄉,隸屬四川省南充市,地處秦巴山區腹地,位于川東北低山與川中丘陵過渡地帶,全縣幅員1788平方公里,轄57個鄉鎮,總人口112萬。境內通車里程5000余公里,其中,國道139公里、省道273公里、縣鄉道689公里。儀隴縣路政管理大隊系儀隴縣交通運輸局下屬的參公管理單位,承擔了全縣1101公里國、省、縣、鄉道的路政管理工作和兩個超限檢測站的超限治理工作,并對4000余公里村道的管理進行指導。大隊內設超限、巡查、機動等六個一線執法中隊和三個辦事機構。近年來,儀隴路政秉承“執法為民服務”的理念,貫穿“科技執法、人文執法”的精神,在管理中破難題,在執法中求公正,在實干中講效率,在創新中謀發展,克服路政執法戰線長、范圍廣、難度大的困難,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全力推進“三基三化”建設,依托科技和“互聯網+”,有效保護了路產、維護了路權,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堅持在謀劃全局、制定方案上發力,切實推進“三基(ji)三化(hua)”建設步(bu)驟程序化(hua)。一是積極匯報求支持。為確保“三基三化”建設工作取得成效,儀隴路政專門成立了“三基三化”試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了專人負責相關工作;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進行銜接匯報,有效協調解決了實施方案制定、具體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先后10余次邀請市、縣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實地調研視察指導把關,算清路產保護隱形賬,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從而解決了執法編制和相關工作經費。大隊人員編制從10個增加到31個,執法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縣委、縣政府先期專門安排資金50萬元用于啟動“三基三化”建設試點工作,并將治超站點監控和車載視頻租賃等費用全部納入財政預算,執法車輛、執法記錄儀、攝像機、執法服裝等執法裝備購置經費據實解決,執法力量和經費保障得到全面加強。二是主動走出去學經驗。把“學習借鑒、觀摩運用、取長補短”作為試點的重要前期工作來抓,在市交通運輸局有力協調下,及時組織人員到重慶、江蘇等地進行實地考察,重點對當地的路政網絡平臺、執法監督、路政文化等方面開展深入學習。三是反復醞釀定方案。通過學習考察,并結合儀隴路政工作實際,梳理了“三大四小”(三大:車載視頻、網上辦案、執法形象;四小:執法裝備、網絡監督、制度建設、內業管理)試點工作主題內容,明確了工作任務和時限,并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核修改完善,最終敲定了以“制度建設為基礎,形象提升為核心,科技執法為支撐”的《“三基三化”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擬定了1年內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的具體時間表,確保了試點工作按部就班、有序推進并順利通過上級驗收。
二、堅持在鍛造隊伍(wu)(wu)、提升水平上發力,切(qie)實推(tui)進基層執法隊伍(wu)(wu)建(jian)設職業化。一是合理配置人員,增強執法力量。近年來,為切實提升路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儀隴路政通過組織調配和公開招考配置人員,正式職工從10人增加到31人,70%為法學專業,協助執法人員從8人增加到29人,均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執法力量大幅度增強;二是優化機構設置,壓實管理責任。儀隴縣幅員面積較大,人口較多,公路線路較長、分布分散且大都是根據自然地理條件修建。因此,路政管理工作任務量大、矛盾多、執法難,為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儀隴路政根據全縣鄉鎮區域劃分、重點管控路段和單位自身實際,將大隊原有內設機構調整設置為現在的3個辦事機構(綜合辦、安全法制股、行政審批股)和6個基層執法中隊(機動中隊、巡查一、二、三中隊,超限檢測一、二中隊),合理設置崗位和明確職責,界定每個執法崗位的職權和責任,切實做到機構管轄范圍明確、崗位職責清晰,實行巡查中隊駐站、超限中隊駐點,將90%的執法力量放在第一線,較好解決了公路戰線長、管理難度難以到位的問題。三是注重業務培訓,提升執法水平。近年來,所有新進的路政執法人員在上崗前都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崗前集中學習培訓,全員通過了交通運輸行政執法資格認證考試;堅持每月兩次業務學習培訓,學習路政管理的法律法規、行業規范及執法技巧,同時針對執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開展集中討論,研討路政管理的新舉措、新方法;嚴格規范執法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崗位練兵;多次組織執法人員參加了上級組織的行政執法、超限治理等業務培訓,到宜賓南溪、自貢富順、瀘州瀘縣、巴中平昌等地考察學習路政管理工作;鼓勵和支持在崗執法人員參加自學考試、函授、職大等各種形式的繼續學歷教育,廣大干部職工業務技能和自身素養得以提高、崗位履職能力不斷提升。四是強化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線。組織全體路政工作人員通過主題講座、案例警示、集中宣講、廉政黨課和反腐倡廉形勢報告等方式進行學習,提高廉潔從業意識;組織單位干部職工前往南充嘉陵監獄、縣看守所等廉政教育基地現場參觀,聆聽職務犯罪人員現身說法,讓單位職工現場體會身陷囹圄的悲哀、擁有自由的寶貴,教育引導路政執法人員嚴格遵守交通運輸部“七條禁令”,筑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
三、堅持在夯實(shi)基(ji)礎、完善設施上發(fa)力(li),切實(shi)推進基(ji)層執法站(zhan)所建設標準(zhun)化。一是規范建設執法場所。按照交通運輸部“四統一”要求,對交通綜合辦公樓特別是路政辦公區外觀進行裝飾布局,在交通辦公大樓大廳和路政辦公大廳安裝了LED顯示屏,懸掛了警示、安全、廉政、執法等內容圖畫,并對超限檢測站的標識、雨棚、房屋等進行外觀形象打造,保證了路政執法場所外觀統一、環境整潔有序、硬件設施完善。二是全面改善執法裝備。根據需要,新購攝像機5臺,執法記錄儀30套、對講機60支、手電筒55支,更換計算機15臺、筆記本電腦6臺,確保一線執法中隊、超限檢測站點配齊攝像機、執法記錄儀、對講機、手電筒、微型筆記本、打印機、鎖車器、消防設備、維修工具等現代化設備。同時,執法服裝實現全面換裝和定期更換,路政執法裝備全面得到補充和改善。三是切實保障執法車輛。公車改革前,將路政執法車輛從2013年的6輛增加到2015年的8輛,其中4臺更換為越野車,并對執法車輛進行了改色噴漆,統一外觀,使執法車輛更加莊重,更具威嚴,更顯行業形象;公車改革后,努力向縣委縣政府爭取到的2輛公務用車和4輛特種車輛,全部配備給一線執法中隊,切實保障了路政執法高效開展。
四、堅持在健全制度、規范執(zhi)法(fa)上持續發力(li),切實推進基(ji)礎管理制度建設規范化。一是完善制度建設。針對人、車、路、事等環節,及時修訂完善包括機關黨建、日常管理、執法評議、安全生產等在內的80余項制度,構筑全方位制度防線;嚴格執行各項工作制度,堅持用制度管人、將行為規范、工作效率等納入檢查重點內容,制度管人管事體系日益成熟,違者必究、查則必處的執行原則扎實落實在實際工作中。二是規范案卷評議。建立了標準化、規范化網上辦案流程,實行中隊自查、法制股審核、大隊領導審批的案件分級審核管理體系。同時,成立案件評查小組,堅持“一案一卷、一案一議、一案一查”,每周進行案件討論,重大案件由案評小組與法律顧問共商,季度進行執法評議。近幾年,無任何錯案發生。三是嚴格執法監督。向社會公布了對外服務承諾,公開承諾事項,將依法行政置于社會監督下;嚴格落實集體決策制度,對重大案件、強制案件實行集體會商;邀請人大、政協等部門定期調研路政管理工作,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聘請了行風監督員、新聞媒體等實施日常監督,通過社會評議促使路政執法明顯提升。
儀隴(long)路(lu)政(zheng)始終把創新(xin)作為引領路(lu)政(zheng)執(zhi)(zhi)法發展的(de)第一(yi)動力,讓創新(xin)貫穿執(zhi)(zhi)法工作始終,在執(zhi)(zhi)法規范化(hua)、科(ke)技化(hua)、信息(xi)化(hua)的(de)征(zheng)途上不(bu)斷探索前(qian)進(jin)。一是全力打造“三個平臺”提升路政執法科技含量。二是全力依托“互聯網+”,努力實現路政執法信息共享聯動。
三個平臺:網上辦案(公)平臺、視(shi)頻監控平臺、非(fei)現場執法檢測平臺。
一是自(zi)主研發網上辦案(公(gong))平臺(tai)。與軟件公司共同開發文書填制、案件辦理、案件信息聯網共享的路政管理網上辦案系統,一次性完成現場取證錄入、文書制作、實時審批、結案送達等工作;同時,結合實際開設行文辦會、巡查監督、安全管理等板塊,將之升級為集執法文件資料查閱、安全隱患閉環管理、網上學習考試等諸多功能于一體的網絡辦案(公)平臺,通過實踐運用,確實方便,有效縮短違法行為取證時間70%,審批時間80%,解決傳統執法文書制作審批周期長、不規范等問題。
二(er)是(shi)主(zhu)動搭(da)建視頻監控平臺。在治超站點、交通節點、重要路段安裝全角度高清監控設備,24小時全程攝錄,監控車流量及車輛違法行為及執法情況,為路政執法和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全覆蓋安裝車載高清攝像頭、配備執法記錄儀等設備,通過4G網絡聯通現場執法視頻查看系統,實時監控執法過程,有效提高執法取證、日常監督、應急指揮工作效率。
三是全力構建非現場執法檢(jian)測平臺(tai)。在不停車情況下,完成整車電子稱重、車牌自動抓拍、智能識別車軸等流程,自動提示站點執法人員及司機,未超限的直接通行,超限的入站復核卸載,同時對超限、遮擋號牌、逆行、壓線等違法行為實時鎖定,同步傳輸到超限管理平臺及交警、運政違處平臺,并依法處理。目前,已建成一處預檢系統,三處非現場執法系統并投入使用,同時,還制定了非現場執法系統長遠規劃。平臺自投入使用以來,進站復檢車輛僅占檢測車輛的17%,超限車輛僅占檢測貨運車輛的1.9%,極大提高了執法效率、減少了執法成本,方便了管理服務對象。
依托“互聯網+”,儀隴路政實現了“四個對接”,推動路政執法信息共享聯動。
一是對(dui)接縣政(zheng)(zheng)府門戶網站、政(zheng)(zheng)務微博等載體(ti)。將路政(zheng)(zheng)執(zhi)法權責清單在網站、微博進行公布,全(quan)方位公示路政(zheng)(zheng)執(zhi)法依據(ju)、流程和重(zhong)大案件執(zhi)法動態,確(que)保公開透明執(zhi)法。
二(er)是對接“行(xing)政執法(fa)(fa)與刑事司(si)法(fa)(fa)銜接信息(xi)平(ping)臺(tai)”、網上辦案(an)(an)(公)一體(ti)化平(ping)臺(tai)。所(suo)有案(an)(an)件及(ji)時錄入相關(guan)平(ping)臺(tai),自(zi)覺(jue)接受群眾監督,強化多(duo)方立體(ti)執法(fa)(fa)監督。
三是對接交(jiao)(jiao)警(jing)、運(yun)政部門違處平臺。將網(wang)上辦案(an)(公)與交(jiao)(jiao)警(jing)、運(yun)政部門違處平臺的(de)數據信息進行共(gong)(gong)享,通過互(hu)提標準、共(gong)(gong)審參數、明確職責、報(bao)政府審批和公告、抄送超限數據至道路安全管理辦公室、交(jiao)(jiao)警(jing)和運(yun)政等方(fang)式(shi),從自我盡(jin)責推(tui)動部門履責,使扣分、罰款等措(cuo)施落(luo)實落(luo)地(di),形(xing)成執法合力(li)。
四是對接電腦等PC端、手機等移動端。通過微信、QQ、手機App,實現現場勘驗取證、執法和許可聯網審批,同時輔助預約和延時服務,真正實現讓辦事群眾“最多跑一次”。
于2016年開始,在金城超限檢測站設置不停車超限檢測系統。該系統由石英傳感器、高速動態數據采集器、電荷信號放大器、數據轉發終端、車輛檢測器、車牌識別儀等組成,經市級檢驗測試機構檢定并出具報告,方投入運行。不停車檢測系統的投入使用,彌補了執法管理空檔,擴大、延伸了執法時間和空間,從根本上解決了單純路面執法存在的公路路線長、車輛流動性強、執法人員少、執法難度大、執法成本高、執法效率低、執法不公正等問題。2017年經縣人民政府同意,儀隴路政在縣內主干線公路、貨物運輸主通道、中型以上橋梁入口處等重要路段和節點規劃三年內建設10處不停車檢測非現場執法系統,當年就投資建設三處不停車超限檢測非現場執法系統。